English

图书发行管理系统日趋成熟

2000-12-0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袁越 我有话说

在不久前结束的南京全国书市上,记者随意转了一圈,就发现有10余家IT公司露面。他们光临书市不是为了卖书买书,而是为了向出版社和书店展示专业的社店管理信息系统。随着出版社和书店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管理和业务水平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有需求就会有市场,难怪这么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公司蜂拥而至呢。

据悉中国加入WTO后,图书发行领域会在出版业中率先开放,市场竞争白热化不言而喻。出版社的发行部门又是与市场关系最为密切的部门,其管理效率也直接关系到出版社的经济效益,所以出版社图书发行管理信息系统成为市场焦点也就不难理解了。比起人工操作的传统发行方式,管理信息系统在市场反应速度、准确处理巨量业务数据、库存动态管理等方面都更胜“人”一筹。正是这个原因,许多出版社和大型书店从90年代初就逐渐开始引进发行管理信息系统了。这些系统大多可供图书一级、二级批发商进、销、存全程管理,以及出版社发行部全程销售管理。

图书发行管理信息系统通常有两种方式:项目方式和产品方式。项目开发是前几年较为通行的方式,即出版社与软件公司联合进行项目开发。这样做的好处是软件公司能够深入了解客户(出版社)的特定业务流程和需求细节,进行专门的客户化定制,所以很受出版社欢迎。同时软件公司也能积累一些这方面的开发经验,为产品化设计奠定基础,可谓一举两得。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开发周期长,标准不统一,开发费用不好控制。而产品方式则类似于“交钥匙”工程,出版社在购买了软件后只需较短时间的安装、调试和培训,很快就能投入使用。一个成熟的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功能会较齐全,“进、销、存”标准化方面要优于前者,但是价格可能相对要昂贵些。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有10多款图书发行管理软件,售价在几千到两三万元不等,也有贵的,如清华同方新近推出的e-Publishing的工程用户版就高达14.9万元。那么,这样高价的管理系统会不会有市场呢?清华同方电子公司项目总监徐克磊先生对此倒是充满了信心。他介绍说,e-Publishing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卓越的技术性能,它是基于Internet/Intranet标准开发的网络软件,采用易于维护的web模式,支持移动办公,并且无缝集成了MSOffice,能够随意将数据导入Excel等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或塞入E-mail中发给客户;二是智能高效的人性化设计。该产品除了严谨的结构体系和报表设计外,在美工、速记等细节上也是精雕细琢。例如为了减少熟练用户的鼠标使用频度,设计者在业务伙伴快速查询、光标自动定位上大费苦心,而换来的自然是使用者在不经意间的一份惊喜。

记者还随机采访了一些业内人士,发现对于大多数出版社而言,价格并不是考虑的主要问题,关键是要一分钱一分货。也有一些出版社认为14.9万偏高,希望同方能够针对实际情况推出不同价位的版本。据说清华同方已经对这一问题做出响应,即将推出惊喜价位的单用户版本。的确,一套软件到底该值多少钱,还得让实践来说话。毕竟,上一套管理信息系统意味着业务流程的重整,而更新一套管理信息系统就更困难了。所以软件功能成为用户关注的首要因素。海淀图书城电子科技书店佘鸿宇先生说,一套好的管理软件不仅仅是辅助处理业务和采集数据,更重要的是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另外,随着书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出版社和书店之间的网上数据交换越来越迫切。而现在各个社店系统林林总总、格式各异,存在严重的“语言障碍”,这个问题将极大地阻碍跨向新纪元的未来发行之路,它需要我们出版行业和IT领域人士的共同努力。

除了功能和价格方面的因素,图书发行管理软件的售后服务也十分重要。软件的售后服务通常包含技术支持、版本升级、用户化定制等内容。通常,软件开发商也会做出相应的服务承诺。但服务承诺究竟有无“含金量”,还得看软件企业的整体实力和后续研发投入。例如同方电子公司的刘刚先生称,他们将为e-Publishing提供长期的技术支持和软件升级,并保证海量数据的安全可靠等。

真正熟悉业务的还是出版社发行人员,大量来自一线的建议和意见为图书发行系统日益走向成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图书发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指日可待,而呼唤标准化,呼唤优质服务,则是业界人士的心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